答赵心游与梭

亦有猗那颂,从谁说象贤。
振振麟趾族,煜煜锦袍仙。
礼乐三雍对,神明百世传。
王孙何处隐,芳草自连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赞美和怀念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表达对贤者风范的敬仰。

前两句"亦有猗那颂,从谁说象贤"用《诗经》中的"猗那"(赞美之词)引出话题,暗示要歌颂的对象具有古代贤人的品德。"象贤"指效法先贤,这里在问:谁能真正传承先贤的风范呢?

中间四句用三个典故描绘理想中的贤者形象:
1. "振振麟趾族"化用《诗经》"麟之趾",将贤者比作祥瑞的麒麟,形容其品德高贵
2. "煜煜锦袍仙"用发光(煜煜)的锦袍比喻贤者光彩照人的风采
3. "礼乐三雍对"指精通礼乐(古代文化精髓),"神明百世传"说其精神能流芳百世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王孙"(贵族后代)代指贤者,发出感慨:这样的贤者如今在哪里呢?只见芳草连天,暗示贤者难寻,只留下令人追慕的风范。芳草意象既写景,又暗含对贤者高洁品格的比喻。

全诗通过神话意象(麒麟)、华美意象(锦袍)与自然意象(芳草)的层层烘托,塑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贤者形象,在赞美中暗含对现实缺乏贤者的怅惘。语言典雅但情感真挚,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又能体会作者淡淡的失落感。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