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父与僧偕至

王谢清游带越僧,共携山老坐吴亭。
身间不记为官日,落落吟诗读道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与僧人同游的闲适画面,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美。

前两句"王谢清游带越僧,共携山老坐吴亭"像电影镜头:两位高雅的文人(王谢代指名门望族)带着浙江来的僧人,搀扶着山中老者,在江南的亭子里歇脚。这里"携山老"的细节特别生动,让人联想到他们可能刚结束山间漫步。

后两句"身闲不记为官日,落落吟诗读道径"是诗眼:当人真正悠闲时,连曾经做官的日子都记不清了。他们洒脱地吟诗,漫步在长满苔藓的小径上读道经。"落落"二字用得妙,既形容苔径的幽深,又暗合他们旷达的胸襟。

全诗妙在把"闲适"写出了层次:表面写同游之乐,实则展现一种彻底放下功名的生活境界。那些苔痕斑驳的小径,既是实景,又象征他们选择的精神道路——一条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修道之路。这种将生活场景与人生感悟自然融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