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悦楼呈吴伯诚明府

潘花近种伯鸾溪,榜客传歌到穆西。霜肃兜鍪明夜郭,风熏襦裤煖春堤。

才多洒墨楼千尺,泽布平徭雨一犁。自是卧辕欢借冠,御屏久已注铨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官民和谐、政通人和的美好画卷,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潘花近种伯鸾溪,榜客传歌到穆西"用典故开篇:潘岳(美男子)种的花靠近贤士梁鸿(字伯鸾)的溪水,船夫们的歌声一直传到穆西。这里暗指吴县令(明府)像古代贤人一样德政惠民,百姓生活安乐,连船夫都自发传颂他的美名。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政绩:"霜肃兜鍪明夜郭"写官兵夜间巡逻时头盔结霜的肃穆景象,说明治安良好;"风熏襦裤煖春堤"转而描写百姓春风吹拂单衣的温暖惬意,形成冷暖对比。"才多洒墨楼千尺"夸赞吴县令文采飞扬(古代用"洒墨"形容文思敏捷),"泽布平徭雨一犁"则用春雨滋润犁田比喻他减轻徭役的德政,将抽象政绩化作具象画面。

最后两句"自是卧辕欢借冠,御屏久已注铨题"用两个典故收尾:百姓像东汉侯霸那样躺在车辕上挽留好官,朝廷也早将吴县令列入升迁名单。既表达民众爱戴,又暗示贤能之人终将获得重用。

全诗妙在将颂扬写得含蓄典雅,通过种花、传歌、夜巡、春耕等生活场景,自然流露对清廉官员的赞美,避免直白说教。用"雨一犁""煖春堤"等接地气的比喻,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德政带来的民生改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