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马鞍山为题,表面上写山势险峻,实则暗藏历史深意。
前两句“堑山堙谷浪为谋,馀力犹穷岭外洲”描绘马鞍山的雄伟险要:它像被巨浪冲刷出的天堑,又像耗尽自然伟力才形成的奇观。这里的“浪为谋”用拟人手法,把自然力量比作有谋略的巨人,让山势显得更加震撼。
后两句“见说揭竿从垄上,祖龙当日漫东游”笔锋一转,引入历史典故。“揭竿”暗指陈胜吴广起义(“垄上”呼应他们起义的地点),而“祖龙”是秦始皇的代称。诗人用对比手法,讽刺秦始皇当年东巡耀武扬威,却不知民间反抗的火种已在田间地头点燃。
全诗妙在借山写史:马鞍山的险峻如同秦朝的暴政,而“揭竿”的伏笔暗示再高的山(政权)也挡不住人民的力量。语言凝练,既有山水诗的壮美,又有咏史诗的锐利,让人读后既能想象山势之奇,又能感受到历史浪潮的不可阻挡。
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