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刘子中新居

郓中城隅两茅屋,市声喧喧自幽独。
春风吹尽山杏花,只有青青一丛竹。
先生爱画如惜玉,练鹊翔鸾馀百轴。
大儿踉蹡挟书归,土锉疏烟才一粥。
微官枉负半生閒,也著区区簿领间。
何时却与溪南老,紫盖山前共往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刘子中的隐士生活,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清贫却充满雅趣的日常。

前四句像一幅水墨画:郓城角落有两间茅草屋,虽然外面街市喧闹,屋内却自成一方宁静天地。春风吹落了山杏花,只剩下一丛青竹依然挺立——这里用杏花易逝反衬竹子的坚韧,暗喻主人高洁的品格。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刘子中的生活状态:他爱惜画作如同珍宝,收藏着许多珍禽画轴("练鹊翔鸾"指画中优雅的鸟)。大儿子跌跌撞撞抱着书回来,简陋的土灶冒着轻烟,锅里只有稀粥。这些细节既表现清贫,又透着文人雅趣,儿子"踉蹡挟书"的描写尤其传神,说明虽家境贫寒仍不忘读书。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自己为小官职忙碌半生,困于琐碎公文("簿领"指文书工作),反而羡慕刘子中这样的隐士生活。结尾发出向往:何时能像溪南老者那样,与友人在紫盖山前自在往来呢?这里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的向往。

全诗妙在不用华丽辞藻,像唠家常般用"茅屋""稀粥""土灶"这些日常事物,就勾勒出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特别是"市声喧喧自幽独"这句,用闹市反衬茅屋的宁静,现代人读来也能感同身受——就像住在繁华都市却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最后诗人对官场与隐居的对比,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引发"996上班族"对简单生活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