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右辖出镇钟陵秘监家兄不忍远别亟见宰坐求替遂得同赴江西时也荐福大德显公禅门上首言归东林亦获结侣道路陪游每承清论今过寺因留题诗一首
麟台朝士辞书府,凤阙禅宗出帝京。
归到双林亲慧远,行过五柳谒渊明。
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无外想,一心师事竺先生⑴。
归到双林亲慧远,行过五柳谒渊明。
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无外想,一心师事竺先生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从京城调任江西,一路上与亲友同游的闲适心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超脱世俗的文人雅集图。
前两句交代背景:作者(麟台朝士)离开中央机构(书府),一位高僧(凤阙禅宗)也离开京城。这里用"麟台""凤阙"这类皇家建筑代指京城,既显身份又不失雅致。
中间四句像游记:先写高僧回到庐山东林寺(双林指慧远大师的道场),自己则像拜访陶渊明一样路过五柳居。这里用"白衣居士"自称,表示自己看轻官位;说高僧穿着破袈裟(败衲),是赞美他不慕荣华。两个"轻"和"薄"字,生动表现了他们对功名的淡泊。
最后两句最有趣:作者自称"病夫",说这一路山水清谈让自己心无杂念,只想拜高僧(竺先生,指印度来的达摩祖师)为师。这里的"病"不是真生病,而是说自己厌倦官场,像得了厌倦世俗的"病"。
全诗妙在把调任出差写成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修行之旅:路过高僧寺院就进去喝茶论道,看见五柳就想起陶渊明,把官服换成白衣,和穿破袈裟的和尚做朋友。没有愁眉苦脸的离别,只有对自由生活的期待,读来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