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杪同周(筼)王(翚)李(符)龚(翔麟)邵(瑸)舍弟(彝玠)从子(建子)游摄山是夕包(铭)曹(彦枢)适至际晓周览山曲信宿乃还(翚)图为行看子各纪以诗予得四首 其四 (辛酉)

山游逾信宿,未能极深窈。
我仆迎路隅,揭步出丛筱。
比丘指双松,纪年千岁少。
何人植此树,毋乃明僧绍。
摩挲舍宅碑,风迹尚未杳。
王郎妙山水,能事擅江表。
试画偕游朋,烟液信昏晓。
经营殚意匠,改月庶能了。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一群朋友去摄山游玩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游玩经历:前六句写他们玩了两天还没尽兴,返程时遇到仆人指路,僧人介绍千年古松。作者猜测这树可能是古代隐士明僧绍种的,还看到寺庙石碑上的字迹依然清晰。这里透露出对历史痕迹的感慨。

2. 夸赞朋友:中间四句专门夸同行画家王翚("王郎"),说他画技高超,能画出江南山水的美,还能把这次游玩的朋友们都画进画里,连早晚的云雾变化都能表现。说明他们玩得很开心,想用画作纪念。

3. 创作态度:最后两句说画家很认真,要花一个月时间精心构思这幅画。可见他们对这次游玩非常重视,想用艺术永久保存这份回忆。

全诗语言朴实,像在和朋友聊天。通过具体细节(古松、石碑、作画)展现游玩的乐趣,同时表达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珍惜。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和好朋友一起发现历史、欣赏艺术"的温暖氛围。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