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琴士鸣弦
高峰壁立七十二,风生两腋天可梯。
炼师两鬓东风黑,绀天不流月光白。
檐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张空夜瑟瑟。
兴浓抱石玄以轻,得意七弦横玉绳。
膝头指弄响玲玲,灿然夺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啸罢。
宛然幽涧听鸣泉,偶杂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荆轲,已转似劝无渡河。
美人金帐别项籍,壮士铁笛吹孟婆。
不然双雉两南北,或者妇牵苏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声下遥塞,忽觉蝉噪过南楼。
君休弹终我畏听,满怀今古兴亡病。
苍梧云愁虞舜远,鼎湖云出轩辕冷。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
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
胡长卿,去已久,
韩飞琼,无此手。
玉帝闻未曾,人间空白首。
柳花霏霏满江城,城外海棠红泪倾。
恐君余思更未已,为我春昼闻晴莺。
现代解析
这首《听赵琴士鸣弦》是一首描写听琴感受的奇幻诗篇,诗人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将琴声转化为各种震撼人心的画面。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松幄张空夜瑟瑟")
诗人先描绘了一个云雾缭绕、山花烂漫的仙境般的听琴环境。72座峭壁像屏风一样耸立,山风从腋下吹过仿佛能登天。琴师两鬓乌黑("东风黑"这个形容很特别),月光照得天空发白。昨日的雨停了,松树像帐篷一样撑开在夜空。这些描写为后面的琴声营造出神秘空灵的氛围。
第二部分("兴浓抱石玄以轻"到"更匪胡笳叫晚秋")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17种不同的意象来比喻琴声:
1. 先是清脆的玲玲声像星星闪烁
2. 接着像夜雨打芭蕉
3. 又变成梧桐树下的猿啸
4. 转为幽谷中的泉水声
5. 突然变成荆轲渡易水的悲壮
6. 又像在劝人不要渡河
7. 转到项羽别虞姬的帐中诀别
8. 又变成壮士吹铁笛
9. 忽作南北双飞的野鸡
10. 或是苏武妻子牵衣哭泣
11. 又有湘妃(舜的妃子)的哀怨
12. 王昭君出塞的哭声
13. 不是林间蟋蟀的感触
14. 也不是胡人笳声的秋怨
15. 最后变成边塞雁鸣
16. 突然又转为南楼的蝉噪
这些比喻跨越时空,把历史典故、自然声响都融入琴声中,展现琴艺的高超。
第三部分("君休弹终我畏听"到"不管世间银发生")
诗人说自己越听越害怕,因为琴声让他想到古今兴亡的悲痛。提到舜葬苍梧、黄帝鼎湖仙去的传说,琴声一声接一声,不管听者头发已白(暗示听入神了)。这里琴声已不仅是音乐,而是引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第四部分(结尾)
琴声弹尽天涯夕阳,又在山中对着明月弹奏。诗人感慨像胡长卿、韩飞琼这样的古琴名家都已不在,玉帝都没听过这样的琴声,人间徒留白发听众。最后以柳絮满城、海棠泣红(用花拟人)的意象,担心琴师余兴未尽,请求改弹春天晴日莺啼的欢快曲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抽象的琴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像用文字拍电影
2. 比喻大胆新奇,从自然声响到历史场景自由切换
3. 情感层层递进,从欣赏到震撼再到感伤
4. 结尾的"春昼晴莺"与前面悲怆的琴声形成反差,留下余韵
就像我们听一首特别打动人的曲子时,脑子里会闪过各种画面和回忆,诗人把这种体验放大十倍,用超现实的想象力带我们进入他的音乐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