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忧虑的山水行旅图。
前四句写景:层层叠叠的青山像参差的翡翠屏风,小路通向桃花源般的地方,让旅人沉醉。江上晨雾散开时,山的远近轮廓逐渐清晰,岸边鸥鸟悠闲地陪伴着小船东西往返。这里用"翠参差""桃源"等意象,营造出清新幽美的意境。
后四句抒情:诗人虽然喜爱岭南的山水(岭表指五岭以南),但听说江南正有战乱(鼓鼙指战鼓),不由牵挂家中幼子。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象孩子在家门口盼着自己归来,希望能带着家人一起隐居在这幽静之地。
全诗妙在两种情绪的碰撞:前段山水之乐与后段思家之忧形成对比,闲适的鸥鸟与紧张的鼓鼙构成反差,最终用"共此幽栖"的愿望将矛盾化解,体现乱世中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像"江雾晓分""浦鸥闲送"等句,画面感极强。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