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三十九 (庚寅、辛卯)

三年习气已消磨,曾约东还此再过。
古寺烧残老僧死,留予一顶教谁摩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故地重游时的物是人非之感,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深刻哲理。

前两句像在唠家常:作者说自己经过三年时间,性格习惯都改变了,当年和朋友约定要重回这个地方,如今真的来了。这里的"习气消磨"暗示岁月对人的改变,"曾约东还"带出对往事的回忆。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两个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呈现沧桑巨变:古寺被烧得只剩残垣,熟悉的老和尚也已离世。最揪心的是结尾那个细节——老和尚留下的一顶帽子还在,可再也没人能像当年那样亲切地抚摸它了。"教谁摩"这个问句特别打动人,让读者仿佛看见作者对着遗物黯然神伤的样子。

全诗妙在把巨大的时间流逝感,浓缩在"烧残的寺庙"、"去世的老僧"、"无人摩挲的帽子"这三个具体物件里。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突然发现照片里的景物都不在了,那种恍如隔世的感受。诗人没有直接说悲伤,但每个字都透着物是人非的怅惘,让每个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都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