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理想生活图景,用通俗的比喻和神话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前两句"百叠松篁绕画楹,羊肠峻坂划然平"就像在说:成片的松竹环绕着精美的房檐(画楹指雕花的房柱),原本像羊肠一样陡峭的山路(峻坂)突然变得平坦。这里用"百叠"形容树木茂密,用"羊肠"比喻山路曲折,通过对比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与舒适。
后两句借用神话故事:"愚公移山"里的愚公要是住在这里(践华指登山),应该会感到满意;连西王母(金母)升天时也会选择这条路。这两个典故的妙用,既夸赞了天平山景色的神奇,又暗示这里是与世隔绝的仙境。
全诗通过具体景物(松竹、山路)和神话故事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松竹代表高洁,平坦的山路象征归隐后的心安,神话元素的加入则给平凡的山居生活披上了一层梦幻色彩。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