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放翁生日同人集具足庵西岩上人房用放翁长歌行韵

大星当空芒角生,誓扫欃枪屠鲵鲸。南渡诗人鸣不平,醉梦苦复思两京。

年逾六百值今日,忧时感事犹此情。祖宗九庙思神灵,中天日月煌煌明。

嗟翁间关梁益间,伏枥老骥余悲鸣。中原未复愤所切,焉能守口常如瓶。

六十年中诗万首,肝胆欲向何人倾。昔读翁诗发长叹,况今烽火魂犹惊。

北风萧萧来天际,空庭落叶寒有声。座上酒兵且指挥,相期一醉开愁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纪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号放翁)生日的作品,借陆游的生平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陆游的爱国形象(前八句)
开篇用"大星当空""誓扫敌人"的壮阔画面,把陆游比作夜空中闪耀的星辰。诗中提到陆游虽然生活在南宋偏安时期,但始终惦记着收复北方失地(两京指汴京、洛阳),连醉梦中都念念不忘。六百年后的今天,人们纪念他时,依然能感受到他当年的忧国之情。

2. 陆游的悲愤人生(中间八句)
用"老马伏枥"比喻陆游像一匹关在马厩里的老骏马,空有壮志却无法驰骋沙场。他六十年写下万首诗,不是因为爱写诗,而是因为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热血倾注在诗句里。这些诗句就像憋在心里不能说的秘密,最终通过笔端喷涌而出。

3. 当下的感同身受(后六句)
诗人说自己读陆游的诗时总忍不住叹息,尤其在战乱年代("烽火惊魂")更能体会其中深意。最后用秋风落叶的萧瑟景象,引出借酒消愁的场面——既然现实困境难以解决,不如暂时用酒来化解忧愁。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跨越时空的共鸣:陆游当年为破碎山河而痛心,六百年后的诗人面对动荡时局,同样感到无力与悲愤。诗中"老骥伏枥""诗万首"等典故的运用,既突出了陆游的形象,也暗含了乱世文人共同的无奈。最后落叶与酒杯的意象,把这种深沉情感转化为可感的画面,让读者直观体会到那种挥之不去的家国之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