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兰畹歌》借兰花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圣贤的敬仰。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深意。
开篇"青龙江头闻国香"用嗅觉切入,让人仿佛闻到江边飘来的兰花香。这里的"国香"不是普通香味,而是象征君子的高尚品格。接着用"滋兰九畹"的典故(屈原种兰比喻培养人才),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兰花的意境。
中间部分通过"采兰制佩"的动作,暗示要把美好品德随身携带。提到"重华"(舜帝)时,用"道匪长"三字表达对古代圣贤品德的向往。反复"再拜龙衮裳"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圣贤的虔诚敬仰。
结尾最精彩,"烈烈清芬被四方"用兰香远播比喻美德影响广泛,最后对兰花喊话"母自藏",既像对花诉说,又像自我勉励:这样美好的品德不应该隐藏,而要发扬光大。
全诗把兰花、佩饰、圣贤等意象自然串联,用看得见的"香"写看不见的"德",用对花的爱惜写对美德的追求。语言如清水洗过般干净,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兰花般的清香和高洁情怀。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