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谒虞帝庙
快雪过青涧,初霞隐丹冈。
登台望韶石,乃在江之阳。
薄言荐蘋藻,再拜瞻宫墙。
当宁俨遗像,巍巍垂衮裳。
二女肃观内,四臣森侍傍。
缅邈怀明德,伊昔勤省方。
薰弦播淳音,遐服被馀光。
仪凤已高逝,神虬尚深藏。
濯缨虞泉清,振衣越山苍。
千载过化地,咏归矢无忘。
登台望韶石,乃在江之阳。
薄言荐蘋藻,再拜瞻宫墙。
当宁俨遗像,巍巍垂衮裳。
二女肃观内,四臣森侍傍。
缅邈怀明德,伊昔勤省方。
薰弦播淳音,遐服被馀光。
仪凤已高逝,神虬尚深藏。
濯缨虞泉清,振衣越山苍。
千载过化地,咏归矢无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韶州拜谒虞帝庙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代圣王虞舜的敬仰和追思。
开头四句写旅途风景:快雪过后,溪涧青翠;朝霞初现,山冈染红。诗人登台远望,看到传说中的韶石就在江的南岸。这里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明朗的山水画卷。
中间部分描写庙内景象:诗人恭敬地献上祭品(蘋藻),虔诚地瞻仰庙宇。虞帝的遗像庄严肃穆,身着华美的帝王服饰。两位妃嫔(娥皇、女英)安静地站在内殿,四位贤臣(传说中辅佐舜的大臣)肃立两旁。通过这些细节,再现了虞舜时代的盛况。
后八句转入抒情:诗人遥想虞舜崇高的品德,回忆他勤于巡视四方的事迹。用"薰风琴曲"的典故,表现虞舜用音乐教化百姓的仁政。虽然象征祥瑞的凤凰早已飞走,神龙也深藏不露,但虞舜的精神就像清澈的泉水可以洗涤冠缨,像苍翠的越山可以抖擞衣衫。最后诗人表示:在这片千年前圣王教化过的地方,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论语》中"咏而归"的理想境界。
全诗通过空间转换(由外到内再到外)和时间跨越(从眼前到远古),将景物、古迹、历史、情感融为一体。用"薰弦""仪凤"等典故不着痕迹地赞颂虞舜的德政,最后以"咏归"呼应开篇的山水之乐,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诗中"巍巍垂衮裳""振衣越山苍"等句,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