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寿边处士》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边处士的敬仰。
首句“野日苍峰路,青天一布巾”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太阳照耀着苍翠的山峰,天空湛蓝如布巾。这里用“青天一布巾”比喻天空,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给人一种宁静、广阔的感觉。
第二句“莺花真老计,天地此遗民”进一步点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莺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隐士选择与自然为伴,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天地此遗民”则强调了隐士与天地的和谐共存,仿佛他是天地间遗留的贤者。
第三句“海瓮仙醅熟,仙居帝画真”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海瓮中的仙醅(美酒)已经酿成,仙居如同帝王的画作般真实美丽。这里通过美酒和仙居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富足和美好。
最后一句“白头今太古,公外更何人”表达了对边处士的敬仰。隐士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和境界却如同远古的贤者。在这公(指边处士)之外,世上还有谁能与之相比呢?这不仅是对边处士个人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高度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边处士的敬仰。诗中蕴含着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宁静、超脱的审美享受。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