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政桥

潮之距京数千里,长短邮亭几屈指。
脚踏富沙路恰分,山傍云飞峰乱起。
低头万里瞰长江,如羊很石争跳梁。
篙师骈首帽裹黄,舟行如飞电掣光。
褰裳浅不比涉洧,舍安就危岂得计。
何人鞭石压涛惊,巨川不假舟楫济。
俶谋计直凡几缗,千柱津梁谈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陆,飞翚直上凌空青。
行尽吴头并楚尾,多少风光经眼底。
胜绝未有如此桥,虹光映水洞表里。
春来雨涨添洪波,波底森森剑戟罗。
群鱼拨剌惯砰磕,跃水欲作龙腾梭。
未寒石捲浪花雪,清晓日浴金盘赤。
更如鏖战万鼓鸣,俯观颜容变行客。
人间无限事不平,吞恨饮气那能名。
谁能似此翻长舌,日夜怒号如诉声(同上书页二○三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横跨长江的雄伟桥梁——和平政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比喻,展现了桥梁的壮观和自然的力量。

第一部分:桥梁的位置与建造
开头讲这座桥离京城很远,沿途有许多驿站。它建在富沙路的分岔处,周围山峰高耸入云。站在桥上低头看,长江像一群蹦跳的羊,而船夫们戴着黄帽子,驾船如闪电般快速。诗人说,过桥比涉水安全多了,不用冒险坐船。接着赞叹桥梁的建造:不知是谁用巨石镇住波涛,让天堑变通途,千根桥柱谈笑间就立起来了,把深谷变成平坦的路,桥身高耸入云。

第二部分:桥梁的壮观景色
诗人走过吴楚之地,觉得这里的风光最美,而这座桥更是绝景——像彩虹映在水中,内外透亮。春天涨水时,波涛翻滚如剑戟林立,鱼群跳跃像要化龙腾飞。浪花拍打桥石像雪片飞舞,清晨的太阳像金盘升起。水声轰鸣如战场鼓声,吓得行人脸色都变了。

第三部分:借景抒怀
最后诗人由桥联想到人间不平事:多少人忍气吞声无处诉说?而江水日夜咆哮,就像在替人们控诉不公。这里把自然现象和人间疾苦联系起来,让桥梁的壮美多了深沉意味。

诗歌魅力
1. 画面感强:用"羊跳长江""彩虹映水""鱼跃化龙"等比喻,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桥的宏伟和江的汹涌。
2. 对比手法:桥梁的稳固vs江水的狂暴,人间沉默vs江水怒吼,突出矛盾感。
3. 深层寓意:表面写桥,实则借江水咆哮隐喻百姓积压的愤懑,使写景有了社会深度。

全诗就像一部壮阔的纪录片,既展示工程奇迹,又通过自然力量传递人间情绪,读来震撼又发人深省。

赵希逢

赵希逢(生卒年不详)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理宗淳祐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今不传。词见《诗渊》第二十五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