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台怀古

台荒霸业几经年,曾拄炎州半壁天。
黄屋不归秦日月,白云犹荡汉山川。
星涵海面浮珠影,雨驾潮头卷穗烟。
莫问旧时歌舞处,美人惆怅隔花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越王台(古代南越国的遗迹)的荒凉景象,借古抒怀,感慨历史兴衰。下面逐句解析:

首联
"台荒霸业几经年":越王台已荒废,当年南越国的霸业也过去多年。
"曾拄炎州半壁天":这里曾支撑起南方半壁江山("炎州"指岭南地区)。
——开篇点出古迹的沧桑感,用"拄"字形象表现昔日政权的强大支撑力。

颔联
"黄屋不归秦日月":南越王的车驾(黄屋指帝王车盖)早已不在,连秦朝的统治都成了过去。
"白云犹荡汉山川":只有白云依旧飘荡在汉代的山河上。
——通过"秦日月""汉山川"的时空对比,突出政权更迭中自然永恒的哲理。

颈联
"星涵海面浮珠影":星光倒映海面,像珍珠浮动的光影。
"雨驾潮头卷穗烟":暴雨裹挟潮头,卷起稻穗般的浪烟。
——这两句突然转入壮丽的海天景象,用"珠影""穗烟"的比喻,暗喻曾经的繁华如幻影。

尾联
"莫问旧时歌舞处":别问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在哪。
"美人惆怅隔花田":昔日的佳人只能隔着花田空惆怅。
——用"美人隔花田"的意象,将历史虚无感具体化,美人象征逝去的荣华,花田暗示自然与时间的阻隔。

整体精髓
1. 历史沧桑:通过台荒、秦灭、汉逝三层时间维度,展现任何霸业终将湮灭。
2. 自然永恒:白云、星海、潮雨等自然景象亘古不变,反衬人事短暂。
3. 哀而不伤:虽写惆怅,但"星涵海面""雨卷穗烟"的壮美画面冲淡了悲戚,留下悠远余韵。

魅力所在
- 时空跳跃大(从霸业到星雨),却不显突兀
- 将抽象的历史感慨转化为"白云荡山川""美人隔花田"等可感的画面
- 最后用"莫问"二字,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仿佛与诗人一同站在废墟前默然怀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