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吉山寺僧漫尔自述

迢遥吉山隈,林端见乔木。
齐梁有古寺,绀宇构岩麓。
朝梵发孤烟,暮禅响幽瀑。
渌水带长川,青芜暗平陆。
上人隐云门,披缁谢纨縠。
心同野鹤远,身与孤峰独。
跏趺一松下,四壁藤萝覆。
十月高秋天,清霜粲篱菊。
问之年八十,颜色如膏沐。
布袍方掩形,清斋但莼蔌。
食力自荷锄,盈畴种秫菽。
隔屿杂芳花,缘溪环密竹。
时有高人往,谈经龙虎伏。
落日洗钵归,飞鸟自与逐。
世情复何有,清净聊自淑。
我本烟霞姿,幽栖爱林谷。
抱疴增简慵,忘机侣猿鹿。
每从野衲游,时向名兰宿。
萧条长白寺,十年厌齑粥。
旷然绝缘想,道心中夜肃。
清晨简《楞严》,披衣窗下读。
从闻悟无生,心空神自复。
一从绾缨组,驰驱南北毂。
人事有将迎,劳生空蹙蹜。
念兹感夙心,静观中自恧。
何如解尘鞅,归来结茅屋。
杖策泉石间,相从参一六。
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

现代解析

这首《赠吉山寺僧漫尔自述》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厌倦。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吉山寺的宁静景象和僧人漫尔的简朴生活,传达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首先,诗歌开篇描绘了吉山寺的自然环境:远处的山峦、高耸的乔木、古老的寺庙,以及清晨的孤烟和傍晚的瀑布声。这些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氛围,为后文对僧人生活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写了僧人漫尔的生活:他隐居在深山,穿着简单的布袍,过着清贫的日子,自己耕种粮食,远离世俗的纷扰。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依然饱满,生活简单却充满宁静与满足。这种生活方式与尘世的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人在后半部分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他坦言自己虽然曾经有过仕途的经历,但内心始终渴望回归自然,过上隐逸的生活。他感叹年华易逝,认为追求名利远不如追求心灵的宁静来得重要。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山林,与僧人漫尔一同参禅悟道的心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吉山寺和僧人漫尔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繁华的厌倦。诗人通过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正是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