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山
峨峨西湖山,灵秀入空碧。
萝阴转累磴,松色渍幽石。
微霞生绝陉,飞溜洒攲壁。
鹤鸣岩光动,花落云影拆。
危椒登古坛,百年此一息。
声影混大荒,不见兴灭迹。
刚风三天寒,元气万里色。
怅望仙子期,凝神抚玄极。
萝阴转累磴,松色渍幽石。
微霞生绝陉,飞溜洒攲壁。
鹤鸣岩光动,花落云影拆。
危椒登古坛,百年此一息。
声影混大荒,不见兴灭迹。
刚风三天寒,元气万里色。
怅望仙子期,凝神抚玄极。
现代解析
这首《西湖山》描绘了一幅壮丽又幽静的山水画卷,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1. 开篇的壮阔感
“峨峨西湖山”像电影开场的大全景,高耸的山峰直插蓝天,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冲击。“灵秀入空碧”则让山有了灵气,仿佛山的精华融入了天空的蓝色里。
2. 细节里的幽静美
诗人带我们走近看:藤萝缠绕的石阶、青松染绿的岩石、悬崖边淡淡的晚霞、飞溅的山泉……这些细节像特写镜头,让人感受到山林的静谧和生机。尤其“鹤鸣”“花落”两句,用声音和光影的瞬间变化(鹤叫时岩壁反光,花瓣飘落搅动云影),把静态的风景写活了。
3. 登高后的哲思
爬到山顶的古坛,诗人突然感慨“百年此一息”——人生百年在这里不过像喘口气那么短暂。这时他看到的景象变得宏大:风声、光影与荒野融为一体,历史的兴衰痕迹消失不见,只有亘古不变的“刚风”(强劲的山风)和“元气”(天地间的原始能量)。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和人类的渺小。
4. 结尾的怅惘
最后两句流露出一点惆怅:诗人期待遇见仙人却不得,只能凝神静思,触摸宇宙的奥秘(“玄极”)。这里透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也暗含一丝孤独感。
全诗的魅力在于:
- 像导游一样带人从远到近、从下到上游览西湖山,画面感极强。
- 用“鹤鸣”“花落”这类动态细节打破寂静,让风景不呆板。
- 由景入情,从爬山联想到人生和永恒,引发读者共鸣。
- 语言干净利落,不用生僻字,却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享受山水之美,又能感受到“人类渺小、自然伟大”的共通情感,这正是它跨越时间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