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图为李恒题于茂清轩中

暄风宜男花,凉日忘忧草。一种两含情,亲容梦中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略带感伤的亲情画面,用生活中常见的花草作比喻,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前两句"暄风宜男花,凉日忘忧草"用两种植物暗喻母子关系。"宜男花"在古代指代母亲(传说佩戴此花易生男孩),"忘忧草"(萱草)也是母亲的象征。温暖的春风和凉爽的秋日,暗示着母亲一年四季的陪伴。

后两句"一种两含情,亲容梦中老"点明主旨:虽然花草不同,但都寄托着相同的情感。诗人通过"梦中老"这个细节,含蓄地表达了不能常伴母亲身边的遗憾——只能在梦里见到母亲日渐衰老的容颜。

全诗妙在用花草作比,把抽象的亲情写得具体可感。最后"梦中老"三个字尤其动人,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又饱含游子对母亲的牵挂。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