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诗

秘洞扃仙卉,雕房销玉人。
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故事为背景,用简洁犀利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悲剧的愤慨。

首句“秘洞扃仙卉”描绘了一个幽闭的仙境,暗指王昭君本应像珍稀花卉一样被呵护,却被深锁宫中。第二句“雕房销玉人”进一步刻画宫廷的华丽牢笼,让这位如玉般的美人逐渐失去光彩。

后两句直指悲剧根源:毛延寿(诗中“毛君”)作为画师,因受贿故意丑化昭君的画像,导致她被远嫁匈奴。作者用“真可戮”(真该杀)表达强烈谴责,而“不肯写昭君”则点明小人作恶的随意性——一个不肯认真作画的举动,竟改变了一个女子的一生。

全诗短小精悍,通过“仙卉”“玉人”的意象与“戮”“不肯”的尖锐批判形成对比,既惋惜昭君的遭遇,更痛斥权力与贪婪对人性的摧残。普通人读来能感受到:历史中的个体悲剧,往往源于他人轻率的恶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