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雪后的景象,通过对比草木凋零与松竹坚韧,传递出逆境中坚守本心的哲理。
前两句写寒冬的残酷:草木凋零,枯叶堆满庭院台阶,一片萧瑟。三四句笔锋一转,突出松竹的顽强——孤松苍劲挺拔,万竹青翠盘绕,在白雪中格外醒目。这里用"孤"和"万"的对比,既显孤松傲骨,又见竹群生机。
五六句写积雪的变化:刚把树枝包裹得严严实实(封条贴妥),太阳一出(见睍指阳光)雪就开始松动滑落(攲宽)。最后两句是诗眼:只要根系深扎土中,就不必害怕刺骨寒风(风哭酸用拟人手法形容风声凄厉)。
全诗用雪景作喻:像松竹那样扎根深厚,就能抵御外界变化。最打动人的是"但使根长在"的信念——外在环境再严酷,内在根基稳固就能保持本色。这种将自然观察升华为人生智慧的手法,让普通雪景有了深刻寓意。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