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寺庙的凄凉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感慨。
开头两句直接呈现寺庙的破败:虽然皇帝题写的匾额还在,但房屋已经倒塌大半。香炉里没有香火,佛像也无人祭拜,暗示寺庙已失去往日的庄严和灵性。这里用"无主""无灵"两个词,既写实又带有双关意味,既指香炉无人打理,也暗指信仰的衰落。
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主题:豪门权贵根本不在乎佛门清净地的衰败,只有西风吹动塔铃的声音日夜作响。这里"豪家"象征世俗权力,"塔铃"则成为唯一的见证者,用风吹铃响的细节反衬出人情的冷漠。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声的叹息。诗人没有直接批评谁,但通过破败的寺庙、冷漠的权贵和孤独的风铃声,自然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特别是最后"语塔铃"的拟人手法,仿佛连风铃都在诉说这座寺庙的悲凉,让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寂寞。这种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含蓄却有力的魅力所在。
林尚仁
宋长乐人,字润叟,号端隐。工诗,以姚合、贾岛为法,精妥深润则过之。有《端隐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