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诗五十六言赠富乐山海公长老

山名富乐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
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誇。
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
八十馀年无俗虑,只应幽会有莲华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富乐山海公长老)的修行生活和精神境界,语言平实却充满禅意。

首联"山名富乐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像导游介绍一样,告诉我们这位长老在四川著名的富乐山出家。"冠三巴"是说这座山在川东地区数一数二,为后文高僧的修为做了铺垫。

颔联"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誇"用两个典故展现长老的修为:像禅宗六祖慧能一样顿悟佛法,写的诗像唐代诗僧皎然(碧云是其诗句代称)那样受人称赞。说明他既是得道高僧,又是文化修养深厚的诗人。

颈联"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最有趣,用两个生动画面:老虎听长老说法都变得温顺,海鸥感受到他的淡泊心境而亲近。这里"忘机"指没有算计之心的状态,用动物反应来反衬长老德行的感化力。

尾联"八十馀年无俗虑,只应幽会有莲华"总结长老八十多年修行成果:心中毫无世俗杂念,只与佛门净土(莲华象征清净佛国)心灵相通。"幽会"不是指男女约会,而是形容精神上契合的状态。

全诗就像给高僧画了幅肖像:从修行地点、佛学造诣、文学修养,到德行感化、心境修为,层层递进。最妙的是用老虎、海鸥的反应来侧面描写,比直接夸赞更让人信服。最后点明八十多年修行达到的超凡境界,让读者感受到一位真正得道高僧的形象。

冯如晦

普州安岳人,字叔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任晋原令,累官知梓州。神宗熙宁末,范纯仁帅怀庆,有讼纯仁不法者,诏系宁州,命如晦往讯之,力辨其诬。富弼、韩缜有诗称述其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