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变 玉连环 其二十五 回前调

凤箫闲处愁眉妩。
轻钗小试,绿鬟低笼月华明,夜动晓嫌多露。
梦入香兰唤起。
花飞逐队,新莺时弄影波桥,断送春残夜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夜里的细腻情感,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淡淡的忧愁和时光流逝的惆怅。

上片从女子梳妆打扮的细节切入:她闲来无事摆弄凤箫时轻蹙眉头,随手试戴小巧的发钗,低垂的发髻仿佛笼着月光。这些动作看似平常,但"愁眉妩"和"夜动晓嫌多露"透露出她整夜未眠的烦闷——春夜虽美,晨露却让人生厌,暗示着某种期待落空的失望。

下片转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她梦见自己被兰花香唤醒(香兰象征高洁),却见落花成群飘舞。新生的黄莺在桥边嬉戏,影子投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这本是生机勃勃的春景,但结尾"断送春残夜雨"突然转折——夜雨将尽,春天也要结束了。这里用欢快的莺啼反衬出春光易逝的哀伤,就像那女子未说出口的心事,最终随着春雨一起消散。

全词妙在"以乐景写哀情":月光、花香、莺啼都是美好的,却都指向"留不住"的遗憾。词人像用细笔勾勒的工笔画,把女子微妙的情绪藏在梳头、做梦、看花这些日常片段里,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春愁。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