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千前辈枉和新篇五叠前韵奉荅

多年文酒追陪地,君有馀波每照邻。
曾向桓骢展风力,爱从稽鹤领姿神。
校书馆阁閒中老,梦草池塘句里春。
敢拟唱酬称执友,后先官簿托同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前辈刘若千的答谢诗,用平实温暖的语言表达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回忆往昔交情(前四句)
- "多年文酒追陪地":我们多年一起饮酒论文,像邻居般亲近。用"余波照邻"比喻刘前辈的才华如水中涟漪,总能惠及身边人。
- "桓骢展风力"用骏马比喻前辈的才气纵横,"稽鹤领姿神"以白鹤喻其风骨清高,展现对前辈品格的敬重。

2. 描写当下生活(中间两句)
- "校书馆阁闲中老"说前辈在藏书楼过着清雅的退休生活,"梦草池塘句里春"化用谢灵运名句,赞美前辈诗句如春草充满生机。这两句勾勒出文人雅士的理想生活图景。

3. 表达谦逊情谊(最后两句)
- 作者谦虚地说不敢自称是前辈的知音好友("执友"),但庆幸彼此曾在同一官署共事("同寅")。"后先官簿"暗示两人有上下级关系,却用"托"字委婉表达感激。

全诗亮点在于:
- 用"文酒""校书""梦草"等典型意象,构建出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 通过骏马、白鹤等比喻,让抽象的人物品格变得生动可感
- 最后两句在保持礼仪距离的同时,又流露出真挚的知遇之情

这种诗作展现了传统文人交往中"恭敬而不卑微,亲切而有分寸"的独特魅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