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和靖先生墓借斗山韵

孤山仙冢草菲菲,姓字留将后世知。
遣稿文无封禅事,名家梅有影香诗。
只惭老子携琴晚,不见苍头放鹤时。
一瓣心香聊敢敬,寒泉自掬酹瓷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拜访宋代隐士林逋(和靖先生)墓地时的感怀之作。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格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首联"孤山仙冢草菲菲,姓字留将后世知"描绘墓地景象:孤山上草木茂盛的坟墓里,躺着一位像仙人般的隐士,他的名声永远流传。这里用"仙冢"暗示墓主超凡脱俗。

颔联"遣稿文无封禅事,名家梅有影香诗"赞美林逋的品格:他的文章不写讨好皇帝的封禅大典,却以"梅妻鹤子"的隐逸生活和咏梅诗闻名。说明他不慕荣利,独爱自然。

颈联"只惭老子携琴晚,不见苍头放鹤时"表达遗憾:可惜我来得太晚,没能见到当年童子放鹤、先生抚琴的雅致场景。这里用"携琴"暗指自己也是文人雅士。

尾联"一瓣心香聊敢敬,寒泉自掬酹瓷卮"写祭奠:我怀着真诚的敬意,亲手捧起清冷的泉水,以瓷杯洒酒祭奠。用"寒泉"呼应隐士清高的品格,"心香"体现真挚缅怀。

全诗语言朴素却情感深沉,通过墓地、梅花、鹤、琴等意象,勾勒出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作者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以"来晚了"的遗憾和"亲手祭奠"的举动,自然流露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这种平实中见真情的写法,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隐士的高洁和作者的真诚。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