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贡觉游极乐寺用前韵(寺在槟榔屿) 其一 (丙辰(民国五年、一九一六))

象教分流印度波,至今衣钵北恒河。
从无居士来苏轼,不见高僧出矩罗!
出世托言空所有,名山此辈占居多。
香花供养閒无事,嘿听猿啼与鸟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槟榔屿极乐寺时有感而发,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佛教世俗化的批评和对真正修行者的向往。

前两句"象教分流印度波,至今衣钵北恒河"说的是佛教从印度发源,传播到中国后已经变了味道。"象教"指佛教,"衣钵"代表传承,暗示现在的佛教传承已经偏离了本源。

中间四句用历史人物作对比:"从无居士来苏轼,不见高僧出矩罗"意思是现在既没有像苏轼这样有修为的居士,也没有像矩罗那样的得道高僧。"出世托言空所有,名山此辈占居多"批评现在的出家人嘴上说着看破红尘,实际上却占据名山古寺,贪图享受。

最后两句"香花供养閒无事,嘿听猿啼与鸟歌"描绘了一幅讽刺画面:僧人们整天无所事事,享受着信徒的香火供奉,悠闲地听着猿啼鸟叫。这里的"嘿听"用得特别传神,带着一丝不屑的意味。

整首诗语言直白但意味深长,通过古今对比,揭露了当时佛教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真正修行精神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评,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惋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