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陈孟敷董教三衢适以事归未几亟还竟弗获面使人怏怏故有是作
朝济越江帆,莫投冶城郭。
寒日衣上残,微霜草头落。
城南种柳春复春,几度经过忆故人。
故人得官未得意,青袍束带聊裹身。
萧条客舍三衢里,一片柯山对乌几。
得钱便买浙江鱼,浑家衣食公田米。
忽闻君来喜不定,几日狂歌候萝径。
斗酒空馀别后期,扁舟祗是山阴兴。
如何归骑太匆匆,冠盖纷纷祖钱同。
嗟予参差忽不见,怅望青天飞塞鸿。
寒日衣上残,微霜草头落。
城南种柳春复春,几度经过忆故人。
故人得官未得意,青袍束带聊裹身。
萧条客舍三衢里,一片柯山对乌几。
得钱便买浙江鱼,浑家衣食公田米。
忽闻君来喜不定,几日狂歌候萝径。
斗酒空馀别后期,扁舟祗是山阴兴。
如何归骑太匆匆,冠盖纷纷祖钱同。
嗟予参差忽不见,怅望青天飞塞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老朋友陈孟敷的思念和遗憾。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旅途奔波:开头四句用"早上渡江、傍晚投宿"的对比,加上"寒霜落在衣襟、草尖"的细节,生动表现了陈孟敷为官途奔波的辛苦。
2. 故人形象:中间八句描绘了一个清廉小官的形象。虽然当官但不得志,穿着普通官服,住在简陋的宿舍,靠微薄俸禄养家(买鱼吃、靠公田粮食)。但这样清贫的生活里,城南的柳树年年发芽,暗示友谊长存。
3. 错过相见的遗憾:后六句是全诗最动人的部分。听说朋友要回来,作者高兴得几天都在小路上唱歌等待,连酒都备好了。结果朋友行程匆忙,等作者赶到时只看到送行的人群,最后只能望着天上大雁寄托思念。
诗中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寒日微霜""城南柳"等日常景物承载深厚情感
- 对朋友清廉形象的刻画充满敬意
- 错过相见时"狂歌等候"到"怅望飞鸿"的情绪转折特别真实
- 通篇没有直接说"我想你",但每个细节都在表达思念
这种写实中见深情的笔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人生中最遗憾的,往往不是久别,而是擦肩而过的那次错过。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