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古墓

白石苍苔路,荒凉古墓门。
看来百岁后,曾有几人存。
故物馀翁仲,今谁是子孙。
狐狸穿败穴,残魄不能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被人遗忘的深山古墓,通过荒凉的景象引发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前两句用"白石""苍苔""荒凉"直接勾勒出古墓的破败: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无人打理的墓门,画面感极强。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墓主去世百年后,还有几人记得他?墓前石像(翁仲)犹在,但子孙后代早已无处寻觅。这里用"故物"与"今谁"的对比,突出时间对人的无情冲刷。

最后两句最震撼:狐狸在坍塌的墓穴中穿行,而墓主人的灵魂(残魄)却再也无法诉说往事。诗人用狐狸的活与残魄的静形成反差,暗示再辉煌的人生终将归于沉寂。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古墓速写。它提醒我们:在时间面前,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过客。这种对生命短暂的叹息,对存在意义的追问,正是打动人心的地方。读完让人不禁自问:百年之后,我的故事又会怎样被记住?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