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嶰谷半槎招集行庵食笋限笋字

我生吴越乡,连山富簬箘。
前身天目僧,托命惟在笋⑴。
每从破冻初,一洗几案窘。
胸中淩云气,欲吐谢不敏。
孤帆卸淮甸,清樾表春尽。
故人有嘉约,斜径竹香引。
轩窗爱疏豁,新境拓畦畛。
供客用意勤,箨龙屠最忍。
颇疑匡庐游,甜苦未可哂。
物以少为贵,食经侈堪悯。
扪腹又诗成,茶声鼎鸣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次朋友相聚吃竹笋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开头就说自己生在吴越地区,那里山多竹盛,仿佛自己的前世是天目山的僧人,一生都与竹笋相伴。每年冬天一过,竹笋破土而出,作者就会用它来清洗几案,象征着一种清新的开始。他心中有许多远大的志向,但总觉得难以表达出来。

后来,作者乘船来到淮甸,春天已经接近尾声。这时,朋友邀请他一起去吃竹笋,他们沿着竹林中的小径前行,来到一个幽静的地方,窗明几净,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朋友用心准备,竹笋被精心处理,味道鲜美。作者不禁想到,竹笋的甜与苦,或许就像人生中的苦与乐,难以简单评判。

最后,作者感叹物以稀为贵,过分追求奢华的食物反而显得可怜。他摸着吃饱的肚子,写下了这首诗,耳边传来煮茶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他,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简单的细节中。

这首诗通过吃竹笋这件小事,表达了对自然、友情和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