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禅宗顿悟的境界,用大白话来解析就是:
1. 前四句说真正的佛性不在远处——当人们停止向外求佛时,反而接近了佛性(如来机)。就像擦干净镜子的灰尘,才能看见世界本来的奇妙。
2. 中间两句说修行关键在"眼光":谁能用清净心看世界,谁就是真正的老师。这里的"眼"不是肉眼,而是指觉悟的智慧。
3. 最后两句最有趣,像突然打断观众思考:如果遇到较真的人非要问"到底什么是佛",反而落入了死胡同。禅宗反对钻牛角尖,强调直接体验。
全诗像个小哑谜:
- 把"找佛"比作"擦镜子",说佛性本来就在心里
- 用"突然打断"的方式教人别执着理论
- 最后留下个俏皮的悬念,让人自己琢磨
就像老师突然敲了下学生脑袋说:"别想太多!"这种不说破的智慧,正是禅诗的魅力。
释慧晖
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于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净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