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永兴寺

山楼一灯寒,萧寥送清响。
暗生平地云,湿堕幽蹊橡。
遂成三宿桑,题壁记畴曩。
安居遇多雨,佛说发精想。
横窗双绿萼,交影入苍茫(俱上声)。
趺对妙香裹,梦寐杂咏赏。
隔屋喧春禽,明将进溪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永兴寺避雨过夜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幽静深远的意境。

开篇"山楼一灯寒"用一盏孤灯点出山寺的冷清,雨声"萧寥"更添寂寥。接着写云雾从平地升起,雨水打湿幽径旁的橡树,这些细腻的观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宿桑"借用佛教典故,暗示短暂停留却引发深思。诗人在寺中题壁记事,听着连绵雨声,联想到佛家哲理,这种由实景引发的感悟显得自然深刻。

最生动的是"横窗双绿萼"四句:窗外绿梅枝影横斜,与苍茫暮色交融;诗人盘坐品香,半梦半醒间吟诗赏景。这里把视觉(绿梅)、嗅觉(妙香)、精神活动(咏赏)完美融合。

结尾笔锋一转,清晨鸟鸣打破静谧,暗示即将启程。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由夜晚的幽寂到晨光的跃动,记录了一段充满禅意的山寺夜雨经历。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平凡的避雨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展现了发现生活之美的慧眼。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