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大司徒蒲坂杨公二首 其一

当年袍笏借南宫,片刺曾劳答孔融。
世德总传䨥八座,家声遥羡四三公。
刍飞绝塞军储盛,粟挽长淮帝眷雄。
自愧衔知年少日,蒲梢憔悴太行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写给一位姓杨的高官(大司徒)的赠诗,表达了对杨公功绩的赞美和自己未能报恩的惭愧。

前四句写杨公家族显赫:
1. "当年袍笏借南宫"说杨公年轻时就在重要部门任职(南宫代指重要官署)
2. "片刺曾劳答孔融"用典故说杨公像孔融一样礼贤下士(片刺指名片)
3. "世德总传䨥八座"夸杨家世代都做到高官(八座指尚书等高官)
4. "家声遥羡四三公"说杨家声望堪比古代三公(最高官职)

中间两句赞杨公政绩:
5. "刍飞绝塞军储盛"说他把军需物资快速运到边疆(刍指粮草)
6. "粟挽长淮帝眷雄"夸他保障漕运受皇帝重用(长淮指漕运要道)

最后两句写自己惭愧:
7. "自愧衔知年少日"惭愧年轻时受杨公赏识
8. "蒲梢憔悴太行东"用瘦马比喻自己没能报恩(蒲梢是名马,太行东指自己处境)

全诗用典自然,通过对比杨家的显赫功业与自己的落魄,既表达了敬意又流露真情。最妙的是结尾用瘦马比喻,把抽象的内疚变得生动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