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慈上人归雪窦追挽浙东完者(谔勒哲)都元帅二首 其一
日本狂奴扰浙东,将军闻变气如虹。
沙头列阵烽烟黑,夜半鏖兵海水红。
觱栗按歌吹落月,髑髅盛酒醉西风。
何时尽伐南山竹,细写当年杀贼功(公常漆倭人首为饮器。)。
沙头列阵烽烟黑,夜半鏖兵海水红。
觱栗按歌吹落月,髑髅盛酒醉西风。
何时尽伐南山竹,细写当年杀贼功(公常漆倭人首为饮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充满豪迈的战斗气息和爱国情怀。
前两句写倭寇侵扰浙江东部时,将军听闻后怒发冲冠,斗志如彩虹般昂扬。"狂奴"这个贬称凸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蔑视,"气如虹"的比喻则生动展现了将军的英勇气概。
中间四句用强烈的视觉对比描写战场:白天烽烟弥漫的黑色战场,与夜间血染海水的红色战场形成鲜明对照。诗人用"觱栗(一种乐器)按歌"和"髑髅盛酒"这两个特殊场景,既表现了将士们苦中作乐的豪情,又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将军甚至用倭寇的头骨当酒杯,在西风中痛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将军战功的敬仰:希望能砍尽南山的竹子(古代竹简的原材料),来详细记录将军杀敌的功绩。这个夸张的比喻既突出了战功之显赫,也寄托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全诗通过浓烈的色彩、独特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读来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