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桐坞后岩

牵萝陟云崦,憩此盘陀石。
欲去更题名,淋漓藓花碧。
定有樵夫来,怪是龙蛇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的一个小片段,充满野趣和生动的细节。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诗人抓着藤萝("牵萝")爬上云雾缭绕的山峰("云崦"),在半山腰一块平坦的大石头("盘陀石")上休息。这里用"牵""陟""憩"三个动词,把登山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四句最有意思:诗人准备离开时,突然想在石头上题字留念。他用手指或树枝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写字,湿润的青苔("淋漓藓花碧")被划开,露出碧绿的痕迹。这里"淋漓"二字特别传神,既写出青苔的湿润感,又暗含诗人题字时畅快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调皮想象:他想到以后会有樵夫路过,看到石头上这些蜿蜒的字迹("龙蛇迹"),一定会以为是神秘的蛇类爬过的痕迹。这个结尾充满生活趣味,把普通登山小事写得妙趣横生。

全诗就像一张随手拍下的登山照片:有艰辛的攀爬,有惬意的休息,有即兴的涂鸦,还有对未来的幽默想象。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次普通的登山经历写得生机盎然,让人读着读着仿佛也跟着他一起爬上了那座长满青苔的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