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宋吏部赵公》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对已故的赵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赵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展现了他在政治、学问和家庭生活中的高尚形象。
诗的开头提到赵公曾在碧水和蓬山之间“翱翔”,这象征着他仕途的顺利和人生的自由。接着,“再入郎闱即丐閒”表明他再次进入官场后,却选择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暗示他不慕权势,淡泊名利。
“屡疏朝端词梗梗”说明赵公在朝廷中多次上疏直言,言辞坚定,不畏权贵,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气。而“一麾道院政斑斑”则描绘他在道院(可能指地方行政机构)中处理政务有条不紊,政绩显著。
“阁因书创家邹鲁”一句,提到赵公因著书立说而在家乡邹鲁(古代儒学发源地之一)建立了声望,显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家乡的贡献。“堂以亲名行冉颜”则强调他以孝顺闻名,行冉颜(古代孝子)的美德,说明他在家庭中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最后两句“所恨与公非识面,一诗寄雁写潸潸”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赵公相识的遗憾,只能通过写诗寄托哀思,潸然泪下。这不仅是对赵公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诗人对赵公人格魅力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赵公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的政治勇气、学术成就和家庭美德,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赵公的高尚品格和诗人对他的深情。
方逢辰
(1221—1291)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