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侍讲九竹图韵

金陵客舍长安陌,寸土如金苦嫌窄。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
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
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
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
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
脱却乌纱挂碧枝,扫石还因绿苔坐。
周郎造我亦何为,高怀似与主人期。
敲门看竹久未厌,便索此图而得之。
乡山筋竹闽南路,每叹别来春几度。
若能转赠金错刀,不惜琼瑶报君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爱竹成痴的文人雅士,通过几个生动场景展现了他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文人间的风雅交往。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居住困境与爱竹之情(开头到"移得一段湘川云")
诗人住在金陵(南京)狭窄的客舍里,用"寸土如金"形容空间局促。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心心念念要在窗前种竹,把湘江边的竹子"搬"到自家庭院,用"湘川云"的美称展现竹子的飘逸。

2. 赏竹作画的雅趣("九龙山人更才绝"到"扫石还因绿苔坐")
这里出现了两位人物:擅长画竹的九龙山人和常来赏竹的官员。画家醉后挥毫画竹,笔下竹子刚劲如铁("铁作刀"),风吹竹叶声仿佛传入画中。官员下班后常来赏竹,甚至把官帽(乌纱)挂在竹枝上,坐在青苔石上沉醉其中,展现文人超脱官场束缚的真性情。

3. 以竹会友的佳话(最后八句)
友人周郎来访,看竹赏画久久不厌,最终求得这幅墨竹图。诗人联想到家乡福建的竹子,表示愿意用珍贵礼物(金错刀、琼瑶)答谢赠画之情,把对竹子的喜爱延伸到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妙在:
- 用"铁作刀"形容竹枝刚劲,用"凉吹入户"让静止的画产生风声,充满画面感
- 通过挂乌纱、坐青苔等细节,展现文人雅士不拘小节的真性情
- 把对竹子的喜爱贯穿全篇,从现实困境到艺术创作再到人际交往,层层递进

诗人通过竹子这个意象,既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也记录了文人之间以艺会友的雅致生活,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