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神奇的井,分为日泉和月泉两部分,充满自然与仙境的奇幻色彩。
前两句用方位点出二泉的位置——月泉在西,日泉在东,阳光和月光分别映照在两处泉水中。这里用日月交替的自然现象,暗喻井水蕴含天地精华。
中间四句展开想象:井水像南海潮水一样自然涌出,又与南方仙境(朱明指南方)相通。早晨的泉水含着天地元气,夜晚则泛着碧空般的青光。诗人通过"潮水""门户""真气"等意象,把普通水井写得如同连接天地的灵泉。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人们取这清冷的泉水泡茶,仿佛享用着仙人赐予的琼浆玉露。这里把日常饮茶与神仙传说结合,赋予平凡生活诗意美感。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既有真实的地理描写(东西二泉),又有瑰丽的想象(通仙界、含青光);既写自然现象(日月映井),又赋予人文情怀(以泉煮茶)。通过一口井,展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让读者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藏的神奇与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