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蛾眉亭
亭榭踞雄胜,杖屦踏烟霏。
山灵听足春雨,忙遣暮云归。
我欲天门平步,消尽江涛馀怨,尝试问冯夷。
何物儿女子,刚道似蛾眉。
雁行斜,松影碧,橹声微。
一齐约下,风景莫是为湘累。
政有玉台温峤,未暇燃犀下照,贪著芰荷衣。
好在初明观,重与故人期。
山灵听足春雨,忙遣暮云归。
我欲天门平步,消尽江涛馀怨,尝试问冯夷。
何物儿女子,刚道似蛾眉。
雁行斜,松影碧,橹声微。
一齐约下,风景莫是为湘累。
政有玉台温峤,未暇燃犀下照,贪著芰荷衣。
好在初明观,重与故人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站在蛾眉亭上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心中感慨,语言豪迈又不失细腻。
上片开头用"踞"字形容亭子占据险要位置,像雄狮盘踞,接着写自己拄着拐杖踏着云雾登山。这里把山拟人化,说山神听到春雨声就急忙让傍晚的云散开,为作者让路,显得很有趣味。然后作者豪情万丈,说要平步登上天门(指高山之巅),消除江涛的怨气,还要质问水神冯夷:是谁把这座山比作女子蛾眉?这里用"儿女子"表示不屑,认为把雄山比作女子细眉太小家子气。
下片写景更生动:大雁斜飞,松树碧影,船桨声轻微。突然笔锋一转,说这些美景难道是给屈原(湘累)准备的吗?这里暗含对屈原投江的感慨。接着用温峤燃犀照水怪的典故,说自己虽然带着玉镜台(暗指有才),但没空去水底探险,只想穿着荷叶做的衣服(象征隐士生活)享受自然。最后说改天要和老朋友在初明观再聚,留下温馨的结尾。
全词特色在于:
1. 写景大气磅礴,把山水写得有灵性
2. 用典自然,如冯夷、温峤的典故都融入景色描写
3. 情绪起伏,从豪迈到深沉再到闲适
4. 语言既有"平步天门"的壮语,也有"芰荷衣"的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