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万事万物看似不同,实则本质相通。
前两句用月亮和船的比喻:天上一个月亮能同时映照在千万条江河里(一月普现一切水),而分散在各处的船只其实都航行在同一片水域上(四处分舟同一体)。这是在说——世间千万种现象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真理在起作用。
后两句进一步解释这个道理:在复杂多样的现象中要能看透统一的本质(多中一了),同时也要明白统一真理能呈现出无限可能(一中多)。最后用幽默的比喻提醒:不要像傻猴子一样,看到水里的月亮倒影就真去捞(莫学痴猿捞沼底),执着于表面现象只会白费力气。
全诗精髓在于:教人用智慧看世界,既要看清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又要避免被表象迷惑。就像我们今天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诗人用月亮、小船、捞月的猴子这些日常事物来讲,既亲切又有趣。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