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泽国秋高木叶稀,穷途倦客尚絺衣。
梦携儿女情如昨,兴托丝萝念已非。
何处蛩螀催纺绩,谁家灯火候柴扉。
可怜骨肉凋零尽,矫首西风把泪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秋夜中孤独坐着的人,他的心情沉重,充满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泽国秋高木叶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水乡的秋天,树叶稀疏,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孤独、凄凉。

接着,“穷途倦客尚絺衣”写出了一个疲惫的旅人,他穿着粗布衣服,显得落魄。这里的“穷途倦客”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或者是某个他同情的人,表达了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无奈。

“梦携儿女情如昨,兴托丝萝念已非”这两句,诗人回忆起了过去与儿女在一起的温馨时光,但现实已经不同了。他曾经寄托在丝萝(象征美好事物)上的希望,如今也已经破灭。这里的情感对比强烈,突出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何处蛩螀催纺绩,谁家灯火候柴扉”这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虫鸣和远处的灯火,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蛩螀(蟋蟀)的叫声仿佛在催促着人们继续劳碌,而远处的灯火则让人联想到家人在等待归人。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可怜骨肉凋零尽,矫首西风把泪挥”点明了诗人的痛苦根源——亲人已经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面对西风,流下眼泪。这里的“骨肉凋零”指的是亲人的离世,而“矫首西风”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和夜晚的孤独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感慨。诗人用朴实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