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従。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西归犹未有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
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
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
従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西归犹未有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
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
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
従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旅人在磁湖附近因风浪滞留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功名虚无的感慨。
诗人首先提到自己从江淮地区一路乘船而来,本想去黄州,但距离黄州不到六十里时,突然遇到巨大的风浪,船无法继续前行。他自嘲地说,自己的一生似乎总是这样,很多事情都不由自己掌控,充满了无奈。
夜深人静时,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目的地,仿佛在梦中与朋友对床夜话,听着风雨声和清晨的钟声。这种情景让他感到一种超脱现实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原本打算西归故乡,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居所,于是考虑在南迁时买一块地定居。他觉得船只能通蜀道,林泉之间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甚至想在黄州度过余生。他想象着在那里钓鱼、喝酒,与邻翁为伴,过上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最后,诗人感慨道,从此不再谈论身外之事,因为功名利禄终究不如放下一切,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虚妄的看淡,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
这首诗词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无法掌控,与其执着于功名,不如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内心的真正需求。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