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其一 送陈康侯之毗陵

紫梨簪笔,正玉河、柳色倡条堪折。
宣武门西樽酒在,又是歌骊牵别。
水驿灯深,旗亭曲罢,冷树枫吹叶。
扬鞭一去,夕阳千里明灭。
留我且住无端,豆花丝雨,梦绕东风歇。
谁倚梅边横短笛,芳草天涯愁绝。
孙楚楼头,昭王台下,两地心同结。
荇篖野店,夜来何处吟月。

现代解析

这首《百字令》写的是送别好友陈康侯去毗陵(今江苏常州一带)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离愁别绪,又带着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上片(前半部分)从送别的场景写起:
- 开篇用"紫梨簪笔"(可能是友人随身携带的文具)和"玉河柳色"(京城河边的春柳)点明送别时节是春天。古人折柳送别,这里说柳条柔嫩"堪折",暗含不舍。
- "宣武门西"点明送别地点在北京城南,酒宴过后就要分别。"歌骊"指离别的歌曲,听着更添愁绪。
- 后三句想象友人旅途:水路驿站灯火昏暗,酒肆歌声停歇,只有枫叶沙沙作响。夕阳下扬鞭远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千里之外。用"明灭"形容夕阳余晖中忽明忽暗的身影,画面感极强。

下片(后半部分)写别后思念:
- "留我且住无端"突然转折,说送别的人独自怅惘。春雨中豆花摇曳,连梦境都被东风吹散了,形容心神不宁。
- 用"谁倚梅边横短笛"的疑问,带出对远方友人的牵挂。"芳草天涯"化用名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写思念之深。
- "孙楚楼""昭王台"两地古迹相对,表示虽分隔两地但心意相通。结尾想象友人在旅途野店,对着荇菜丛生的池塘对月吟诗,既写漂泊之感,又暗含对其文人风骨的赞赏。

全词特点:
1. 时空交织:既有眼前送别场景,又有对旅途的想象,还有别后的思念
2. 画面生动:柳条、夕阳、野店、月光等意象组合成流动的画卷
3. 情感含蓄:不直说多么伤心,但通过"冷树枫吹叶""芳草愁绝"等景物传递深情
4. 用典自然:如"歌骊""孙楚楼"等化用典故却不晦涩

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你虽远去,但我们望的是同一个月亮"的深厚情谊,以及春天离别时特有的、带着生机感的淡淡忧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