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上提刑平寇歌
陈公筹策今子房,衣绣持斧征南方。
亲督貔貅效深入,悉孛狗鼠无留藏。
二帅宣威既电击,群校贾勇争奋扬。
束身来降三百寨,所馀一二犹陆梁。
平固恃险连百丈,僭拟官号熊与张。
一朝骈首俱就缚,是谓擒贼先擒王。
捷书夜至连清昼,不闻传箭赤白囊。
骎骎良民皆安堵,憧憧道路多行商。
妖氛顿扫卖刀剑,祥风初扇催耕桑。
绍定四年调玉烛,薰蒸六合为金穰。
第功行封先指授,凌青溯紫将翱翔。
元戎煌煌赐紫轴,裨将一一露龙光。
振旅归来神螺冈,笳鼓竞飞声洋洋。
櫜弓载戢绿沈鎗,旄头星灭汉道昌。
雅宜饮至满浮觞,细柳烟笼春昼长。
亲督貔貅效深入,悉孛狗鼠无留藏。
二帅宣威既电击,群校贾勇争奋扬。
束身来降三百寨,所馀一二犹陆梁。
平固恃险连百丈,僭拟官号熊与张。
一朝骈首俱就缚,是谓擒贼先擒王。
捷书夜至连清昼,不闻传箭赤白囊。
骎骎良民皆安堵,憧憧道路多行商。
妖氛顿扫卖刀剑,祥风初扇催耕桑。
绍定四年调玉烛,薰蒸六合为金穰。
第功行封先指授,凌青溯紫将翱翔。
元戎煌煌赐紫轴,裨将一一露龙光。
振旅归来神螺冈,笳鼓竞飞声洋洋。
櫜弓载戢绿沈鎗,旄头星灭汉道昌。
雅宜饮至满浮觞,细柳烟笼春昼长。
现代解析
这首《辛卯上提刑平寇歌》用生动的战争叙事和凯旋场景,展现了南宋时期一场剿匪平乱的完整过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英雄史诗般的剿匪故事
全诗像一部微缩战争片:开篇将指挥官陈公比作"张良再世",身穿官服持斧出征的细节凸显威严。中间用"电击""贾勇"等词描写官兵势如破竹,尤其"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成为全诗点睛之笔,用通俗的谚语道破制胜关键。最后匪首被擒、三百寨投降的场景,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展现正义之师的威力。
2. 战乱平息的民生画卷
诗人巧妙转换镜头:从烽火连天切换到市井烟火。百姓不再担惊受怕("良民皆安堵"),商人重新活跃于道路,连收缴的刀剑都成了和平象征。最动人的是"催耕桑"的细节——春风不仅吹散战火,更唤醒农田生机,这种接地气的描写让凯旋不再空洞。
3. 宋代特色的庆功仪式
结尾的庆功宴充满时代特色:将领们获得紫轴诏书(宋代高级嘉奖),士兵们披着落日余晖奏乐归来。"细柳烟笼"既实指军营春色,又暗含"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把临时军营写出了永恒的诗意。
全诗最难得的是既有"不闻传箭赤白囊"(战报袋)这样的专业细节,又有"卖刀剑""催耕桑"等生活场景,在雄壮中见温情,在叙事中藏深意,堪称宋代军事题材诗歌的典范之作。
邢凯
武宁人,字廷举。宁宗嘉定七年进士。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历通判吉州,知江阴军。官至吏部侍郎,致仕。有《坦斋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