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处诗
知君雅性恒爱竹,几年封植当华屋。
此君结根羡得所,风雨年年长苍玉。
绿阴满地荫阶墀,拂云香叶何参差。
万竿总含霜雪操,数亩尽带潇湘姿。
芸窗昼启无俗客,秀色时能映缃帙。
猗猗堪比卫武贤,青青差拟王猷宅。
我来蓟北正天寒,雪中无处寻琅玕。
坐想君家最深处,便拟敲门试一看。
此君结根羡得所,风雨年年长苍玉。
绿阴满地荫阶墀,拂云香叶何参差。
万竿总含霜雪操,数亩尽带潇湘姿。
芸窗昼启无俗客,秀色时能映缃帙。
猗猗堪比卫武贤,青青差拟王猷宅。
我来蓟北正天寒,雪中无处寻琅玕。
坐想君家最深处,便拟敲门试一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爱竹之人的高雅生活,通过竹子的形象传递出清雅脱俗的意境。
开篇直接点明主人对竹子的喜爱,多年精心栽培,让竹子在他的华屋旁茁壮成长。"此君"指代竹子,说它在这里扎根是找到了好归宿,年年经历风雨却愈发青翠。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竹子写得很有灵性。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竹子的美:绿荫铺满台阶,参差的竹叶高耸入云。万竿竹子都带着不畏霜雪的品格,整片竹林都带着潇湘(湖南一带,以产竹闻名)的风韵。主人的书房白天敞开,没有俗客打扰,竹子的秀色常常映照在书卷上。这里用"芸窗"(书房的雅称)、"缃帙"(浅黄色的书套)等意象,营造出文人雅士的书香氛围。
接着用两个典故赞美竹子:像卫武公(周代贤君)一样贤德,又像王徽之(东晋名士,爱竹成癖)的宅院一样清雅。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不着痕迹地抬高了竹子和主人的品格。
最后诗人写自己在北方天寒地冻时,雪中找不到美竹(琅玕代指竹子),于是坐着想象主人家竹林深处的美景,甚至想立刻去敲门观赏。这个结尾很巧妙,既表达了向往之情,又侧面烘托出那片竹林的吸引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竹子展现了文人追求的高洁品格和闲雅生活。诗人没有直接夸主人,而是通过赞美竹子来赞美主人的情趣,这种含蓄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雪中寻竹的想象,更是给读者留下悠然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