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古城遗址的苍凉画卷,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首句"易阳门外眺金天"像电影开场镜头:诗人站在古城门外远望,秋日阳光把天空染成金色。"金天"二字既点明时节,又暗示辉煌不再的对比。
第二句"禾黍故宫秋可怜"最打动人心:曾经辉煌的宫殿遗址上,如今长满庄稼,秋风吹过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用庄稼自然生长的景象,无声诉说着王朝兴衰。
后两句用两组叠词勾勒出古城遗迹:"泛泛龙渠"写干涸的护城河勉强连接着野井,"茫茫雉堞"写残破的城墙融入暮色炊烟。就像用淡墨晕染的老照片,龙渠、雉堞这些昔日防御工事,如今都成了苍茫背景的一部分。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禾黍故宫""苍烟"等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惆怅。就像我们站在古建筑遗址前,不需要解说牌,那些断壁残垣本身就在讲述沧桑故事。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瞬间。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