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碧梧淅淅送秋声,坐倚银床百感生”中,诗人用“碧梧”指代梧桐树,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诗人坐在银床边,听着这秋声,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和思绪。这里的“百感生”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两句“谁向御沟题落叶,不知沟水最无情”,诗人通过“御沟”和“落叶”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御沟是古代皇宫中的排水沟,落叶飘落在御沟中,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感叹,有人会在落叶上题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却不知道,御沟的流水是最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情感而停留。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落叶的短暂和御沟流水的永恒,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无情的深刻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梧桐叶的沙沙声、御沟中的落叶等具象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诗词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