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旱
荼蘼殿春春云徂,芳庭过雨红欲无。
一晴不雨苦阳久,四五十日瞻天衢。
黄尘陆涨草树暗,积水戽乾河港枯。
秧犹未插莠如棘,田已不胜龟拆涂。
沈牛投虎竟茫昧,死鹬脯蚌才斯须。
蜿蜒展转不肯寤,山川尸素方宁居。
困鱼止陆相喣濡,斗升未必副所需。
元首股肱本同德,熙怡和乐绵九区。
万几总览天所见,十目所视吾谁谀。
商羊弗见来庭除,旱魃妄冀逃天诛。
曩闻尺箠笞单于,岂不足将雷电驱。
不须决海戒覆车,不须挽河洗潢洿。
只愿闭门十日雨,四海凉生毙九乌。
一晴不雨苦阳久,四五十日瞻天衢。
黄尘陆涨草树暗,积水戽乾河港枯。
秧犹未插莠如棘,田已不胜龟拆涂。
沈牛投虎竟茫昧,死鹬脯蚌才斯须。
蜿蜒展转不肯寤,山川尸素方宁居。
困鱼止陆相喣濡,斗升未必副所需。
元首股肱本同德,熙怡和乐绵九区。
万几总览天所见,十目所视吾谁谀。
商羊弗见来庭除,旱魃妄冀逃天诛。
曩闻尺箠笞单于,岂不足将雷电驱。
不须决海戒覆车,不须挽河洗潢洿。
只愿闭门十日雨,四海凉生毙九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干旱带来的民生疾苦,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神话典故,表达了百姓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统治者的隐晦批评。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干旱惨状(前12句):
用"荼蘼花谢""田地龟裂"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四五十天不下雨的旱情。黄尘漫天、河港干涸、秧苗枯死如杂草,连祭祀用的牛和虎都不灵验,就像鹬蚌相争般徒劳无功。把山川比作"占着位置不干活的官员",鱼在旱地上"互相吐沫求生"等比喻,既形象又暗含讽刺。
2. 理想朝政(中间6句):
笔锋一转,提出"君臣同心治国"的理想蓝图。用"万几总览""十目所视"等典故,暗示统治者应当明察民情。这里出现"商羊"(预示雨水的神鸟)和"旱魃"(致旱的妖怪)的神话对比,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3. 祈雨心愿(最后6句):
用"鞭打匈奴""雷电驱旱"等历史典故,强调人力可胜天。但最终回归朴素愿望: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治水工程,只求"闭门下雨十日",让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喻指酷热)彻底消失。
艺术特色:
- 比喻新奇:把干旱的田地比作龟背裂纹,把无用的山川比作尸位素餐的官员
- 用典自然:商羊、旱魃等神话信手拈来,不显晦涩
- 批判含蓄:通过"困鱼""尸素"等意象委婉批评官府救灾不力
- 情感真挚:从激烈诉求(驱雷电)到朴素愿望(十日雨),体现农民最真实的期盼
全诗将自然灾害、民生疾苦、政治隐喻融为一体,在祈求甘霖的表象下,藏着对清明政治的呼唤,展现了古代文人"为民请命"的社会责任感。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