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笠东鸿迹图卷

钱塘刺史风骚客,宦游偏冠鸿泥迹。
此图烟水翳苍茫,重忆当年官震泽。
政简心闲作雅集,携壶挈榼来裙屐。
宾主相望七八人,一时盛会娱泉石。
画图浑不羡西园,风流并入丹青册。
东南名胜说吴江,梨花酒白鲈鱼碧。
修禊欣逢贤使君,吏隐天教遂所适。
一朝迁转赴梁溪,松陵回首溯山隔。
梁溪古邑我家乡,乡里传君名籍籍。
非徒心比惠泉清,更慕登临常岸帻。
追陪深恨识君迟,今始瓢城共晨夕。
披图相与溯游踪,何时高会同畴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风流儒雅的地方官(钱塘刺史)与友人聚会赏景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真挚友情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篇介绍主人公身份(前四句):这位钱塘刺史是个喜欢吟诗作赋的文人官员,在各地任职时总爱记录自己的游踪。画中烟波浩渺的景色让他想起在震泽(太湖古称)做官的日子。

2. 中间详述聚会场景("政简心闲"到"鲈鱼碧"):工作清闲时,他带着酒食与七八位友人聚会,在山水间吟诗作画。这种雅集比著名的"西园雅集"(北宋文人聚会)更令人向往。特别提到吴江特产梨花酒和白鲈鱼,展现江南风物之美。

3. 最后抒发情感("修禊"到结尾):虽然刺史后来调任梁溪(无锡古称),与松陵(吴江别称)相隔,但诗人(自称梁溪人)仰慕他的为人和气度。现在能在瓢城(可能指杭州)共事,看着画作回忆往昔,期盼能再续这样的高雅聚会。

诗中亮点:
- 用"鸿泥迹"比喻人生足迹,像鸿雁在雪地留爪印般短暂而珍贵
- "梨花酒白鲈鱼碧"用颜色对比写出江南美食的诱人
- "吏隐"说做官也能像隐士般超脱,体现文人理想
- 全诗像一幅水墨长卷,既有山水美景,又有文人雅趣,还有真挚友情

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知音相遇的珍惜、对诗意生活的追求,这些穿越古今的情感共鸣。

0